物流园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德国等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德国权威机构研究,未来10年,即使像日本、德国这样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物流园区的建设仍然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是基于物流园区出现以后,对使用园区的企业乃至邻近城市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减轻了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满足了货物联运的要求。

 

  在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城市事务部有两大基本目标,其中之一的“机动性”就是针对交通运输来说的。联邦政府承诺将对综合运输的投资从当前每年的6250万欧元增加到11500万欧元,并且将启动相关战略,把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噪音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纳入到成本考虑范畴,从而使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评价更为透明。物流业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地位,使得联邦政府希望进一步提升德国物流的国际形象。通过改善货运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开展基础性和深度的培训活动,为德国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影响物流园区的三大因素

 

  从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算起,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这期间数以百计的物流园区拔地而起,物流园区成为了一个朗朗上口的词汇,甚至很多地方的物流规划已经演变成为物流园区的规划。然而,对于“什么是物流园区”这一问题,却没有引起相关方的足够思考。从长远看,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园区,就需要考虑下面三大因素。

 

1.要有好的规划

 

  企业在选择物流园区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国家相关部门是否已经根据物流、车辆、城市布局的发展,对国际性、全国性的物流园区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从一个地区来说,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在正确的评估基础上,确定园区的数量、功能、规模、位置等问题,避免一哄而上,贪大求全;要选择好物流园区的建设主体,确定好运作方式。政府建立企业性公司运作,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选择运作主体:租或售,或者租与售相结合。

 

2.要重视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

 

  企业在选择物流园区时,要对物流园区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四大因素做出考虑:一是园区至少可以实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包括公路和铁路两种方式;二是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物流园区布局与运输网络相适应;三是经济合理性,包括较低的地价、数量充足及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等,为园区企业获得必要利益创造条件;四是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