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应用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装备设备。鼓励使用标准化的物流周转袋(箱)、托盘等,探索建立循环共用、绿色环保的装备体系,进一步提高邮件快件运输效率。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鼓励县级站点应用自动化分拣、装载、运输等设备,加快推进县、乡、村站点智能扫描终端、智能邮箱、智能快递柜等设备应用,提升分拣、运输、投递、派送等各环节服务效率。鼓励企业在邮件快件寄递过程中,推广应用条形码、射频识别、电子运单等。

五、健全规范有序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

(十二)规范农村客货邮作业流程。规范邮件快件交接手续,及时、准确填制运输与配送凭证,确保品类、数量核对无误。规范邮件快件配送流程,以便利方式告知收件人提取方式以及查询和投诉渠道等相关信息,保证邮件快件及时安全准确送达。

(十三)提升农村客货邮服务质量。规范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明确服务流程、服务时效、服务价格、投诉处理等要求。鼓励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制定统一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标志,规范客货邮站点名称、站内设施标牌及车辆外观标识。加强市场监管,相关收费项目应按规定明码标价、上墙公示。加强行业管理和执法监督,坚决查处快递末端违规“二次收费”等问题。

(十四)强化农村客货邮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细化岗位职责,强化驾驶员安全培训,加强车辆检查维护,保障运输安全。加强邮件快件存放管理,不得存放危险货物及其他列入违禁目录的货物。督促邮政快递企业及相关经营单位严格遵守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安全管理制度。邮件快件经安全检查后,数量、重量、体积、摆放和系固等符合安全运输条件的,方可进行运输或配送,对未验视安检的邮件快件一律不予运输。

六、完善合作共享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机制

(十五)完善协同机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目标或乡村振兴相关规划,统筹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推动建立由政府牵头,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商务、邮政管理、供销合作社、邮政公司等部门单位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支持政策、保障措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

(十六)整合市场主体。积极推动农村客运市场主体整合,提升农村客运集约化发展水平,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供集中运力保障。积极引导县域内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等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合作,选择或组建具有较强协调整合和持续运营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合理设置收益分配机制,让各方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提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自身“造血”能力。在西部农村地区,注重发挥农村客运网络优势和邮政服务在农村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快递进村”覆盖范围。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