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第一,一方面供应链要满足一线呼唤炮火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一线也有更高的要求,不能胡乱地呼唤炮火,事后要核算受益者或者经营单元。第二,供应链的进步需要从ATP能力可视、资源可视、运输状态、库存状况可视开始。当年刚引进ISC时,有一个基本诉求是订单要透明、可呈现,但这么多年来供应链这方面进展不大,光决心大、拍胸脯是不够的。在资源不可视、人力不可视、运输库存都不可视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呼唤炮火并核算到受益者?第三,要反思我们不能一次性发准货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西方友商是主设备和辅料分签,主设备签供货合同,电缆多少米在服务合同中。第四,“五个1”强调周期、效率,仓库会议强调成本。两者要协同一致起来。
徐直军:第一,我们要在快速响应客户供货需求与库存之间建立起平衡管理。合同里已经给客户的供货承诺,要快速响应供货,“五个一”里面就有“两个一”是跟供货直接相关。要满足这两个一,就使得我们这些年不可避免的要建供应网络。什么叫供应网络?以仓库为中心的网络,现在要进一步优化。当然,供应中心的库存和成本都应该让它的受益国家来承担。第二,允许少量的二次分拣,并且应该越少越好。所有二次分拣生产的成本也是谁受益,谁承担。第三,供应链不是追求单个环节的成本最低,而是要端到端的成本最低,要建立勘测数据库及工具来简化操作。正常生产成本和急单成本是不一样的,急单贵,急单也是基于成本来管理。同时华为要建立一支有实战经验的站点勘测队伍,同时建立站点数据库,如果把全球站点的相关信息都入库了,也许就不要每次都勘测了。站点货物到底有哪些,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一方面产品部件可通过关联读出,另一方面要通过工具扫描建立货物清单,然后与发货对比。
梁华:第一,整个存货、要货的责任人就是各个经营单位,代表处和供应中心要对要货需求、要货计划承担责任,同时对呆死料承担责任。第二,供应链要承担整个全物流环节的ITO,如果供应链只管自己,不管各个国家,那看到的只是自己干得好。所以供应中心的一部分成本和费用要核算到代表处,同时供应中心覆盖的国家也要拉通来看。第三,供应模式应该是直发站点越多越好,在区域中心仓库进行二次分拣越少越好。不同国家业务量不一样,复杂程度不一样,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订单履行模式。每个国家根据业务环境在系统里设定后,整个供应环节效率就提升了。所以对于整个订单履行模式,供应链也要做一些优化来支撑整个流程效益提升。第四,刚才郭总讲了,这次供应链变革要运用互联网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使供应链能够真正实现订单可视、物流状态可视、供应能力可视。我们现在正在试点,将来在代表处就能看到订单状态、DU(交付单元)状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