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国内华东区域的冷库保有量最大,合计达 900 万吨,占比超过 45%。我国冷库的整体建设发展失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西北片区等内陆城市的分布相对较少。
我国冷库大多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主要以氨为制冷剂,但由于氨毒性大容易引起大爆炸,因此现在以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为主导的冷库成为发展主流。2015 年我国冷库的总容量超过 3000 万吨,容量排在前十位的企业中以第三方物流仓储为主。
通过对比各省市的冷库租赁平均价格,我们发现一线城市如上海和偏远地区如广西、新疆等地的租赁价格较高,另外天气较炎热的地区如海南的冷库租赁价格也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冷库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尚未出现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巨头,排名前十的冷链仓储运营商占整个市场的 10.5%,前三十名运营商占 17.3%。运营分散使得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拖累了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农业部测算,到 2020 年我国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的 370 公斤基础上还要增加30公斤,新增需求则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另外,速冻食品的产量以 2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来甚至以 35%的高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 9%的平均增长速度。未来随着易腐食品和速冻食品需求的逐年提升,我国对冷库的需求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作为冷链基础设施,冷藏车发展预期将加速。冷库和冷藏车是冷链两种最基本基础设施,冷库在发达地区建设逐渐饱和,但是冷藏车整体体量依然较小。
2015年我国冷藏车的销量达到1.8万辆,同比增长了9.65%。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冷藏车销量只有3900台左右,15年间翻了近5倍,CAGR超过10%。
我国冷藏运输目前以公路为主导,预计2020年公路冷藏车市场将达到41亿元,未来五年的CAGR为5%左右。从公路冷藏车现在的保有量来看,市场容量超过8万辆。随着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货运司机用工短缺问题的出现,铁路运输也随之迎来发展契机。
冷藏车的保有量中大约有3万辆自有冷藏车,5万多辆社会冷藏车。冷藏车在国内区域保有量分布中呈现出与冷库类似的格局,华东等地区自有冷藏车密度普遍较高,这些地区普遍经济也比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偏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也更为重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