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说,我们有很多红利、潜力是被机制束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我们进行改革消除这些体制、机制,让这些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我们就可以表现得比今天更好。比如,在调整上,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提升,服务业要向高端、精细化方向发展,制造业要向高端、服务化转型。未来,中国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制造业的服务业,都会有巨大的空间;随着经济稳定发展、城乡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步,消费潜力是无限的,制造业企业如果扎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成功几率肯定要比别人多得多;未来农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农业劳动力供给潜力很大。
与此同时,余斌还对当前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余斌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市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企业最终往什么方向转?怎么转能获得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选择。“比如说,今天站在宁波的角度来讲,当劳动力、土地、资金、原材料等成本都大幅度上涨时,企业应该怎么转?有几个选择:第一,往中西部地区转。中西部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可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一个基本思路。”
第二个基本思路,向海外转。这个产品想卖给美国人,但是在宁波生产不行,没有竞争优势,可以把它转到印度,那边成本比我们低很多,把工厂搬到印度去。今天在宁波不赚钱,但是转到印度后,可能会赚钱。
第三个基本思路,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转。当成本大幅上涨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已经不能获得利润,必须要转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才可以覆盖成本上涨,才可以获得利润。
第四,当低端制造业很难赚钱时,可以转向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