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们对于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早期生鲜电商多以B2C模式+自建物流为主,向全、多品类发展,虽然难度高,成本回收期长,但是成熟之后优势明显;初创企业多采用O2O,C2B等创新模式,物流选择众包、外包或者自提等方式;而天猫、京东等零售巨头则凭借其优势选择搭建大型平台来整合行业内的优质资源。
此前各类生鲜电商走过的弯路不少:由于布局过大,投入太多,短时间内追求全区域、自建物流、全品类,B2C重模式下的美味七七快速倒闭;本来生活和天天果园大规模调整O2O策略,青年菜君在跳票之前于去年关掉了所有的线下门店,爱鲜蜂、京东到家的裁员风波等等证明,O2O模式此前确实被过度看好;而轻模式拼团类电商虽然在用户数量和活跃度方面很亮眼,但是也存在产品质量屡遭投诉和烧钱做流量的质疑声。
对于同质性强和非标属性的生鲜产品来说,任何一个模式的试错都不允许时间太久,规模太大,否则资金不到位,非死即伤。因此资本寒冬的到来对于生鲜电商行业来说并非坏事,加速行业洗牌,淘汰搅局者,去伪存真的作用已经显现。资金和资源充足、模式和运营相对成熟的生鲜电商会脱颖而出。B2C重模式,定制化C2B模式等都会占有各自的市场定位和份额。
经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生鲜产品的质量不可控是令电商们头痛的一大症结。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蔬果的种植可以在大棚中,施以固定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在国内,同一棵树上的苹果由于阴面和阳面的影响都会造成品质不一,香蕉、榴莲等易腐品的挑选和保存更是一个难题。
随着生鲜电商运营经验的增加,深入到种植端培育,通过颜色、大小、甜度等指标测试来实现生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技术也运用得更加合理。目前业内正在发力制定生鲜产品的相关标准,当用户得到的生鲜产品质量与在线下先挑后买的方式无异时,电商便捷的优势必然会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仓储冷链技术的成熟
目前国内冷链基础设施和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冷藏车总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人均冷库容积仅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且基础设施分布失衡,跨地域配送困难。传统的冷链物流都是针对B2B业务,而电商模式下的冷链物流急需解决的末端宅配问题。产品品类多,温层处理复杂,人才积累不够等问题凸显。许多所谓的冷链配送仅仅只是普通配送箱加干冰而已,并没有达到冷链运输标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