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顺利推进。“十二五”以来,我国新发布物流国家标准152项,物流国家标准总数已达466项,其中基础通用类国家标准47项、公共类国家标准252项、专业类国家标准167项。行业和地方也积极推动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已发布各类物流标准达794项。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应急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类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深入推进,专业类物流标准数量和水平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专业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全流程、各领域逐步实现“有标准可依”。
3.物流标准实施取得成效。近年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实施。国家标准委组织开展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下达物流标准化试点43个,有效提高了物流企业参与和实施标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各部门和行业组织的物流标准宣贯工作稳步推进,各领域物流服务的规范性和协同性逐步提高。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快递服务等一批重点标准的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强物流企业规范自律、诚信经营、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4.物流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改善。物流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标准制修订的前期研究逐步夯实,物流标准实施监督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有效推动了物流标准的实施应用。上海、北京、广东、重庆等地相继成立了地方物流标准化技术组织,形成了国家、地方、企业协同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5.物流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密切跟踪物流领域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物流标准。企业参与物流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由我国企业参与制定的《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1S018186:2011)等国际标准,对引导物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尚存在标准与物流业发展不相适应、标准实施存在着“用”得不到位、使用效果差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部分领域间标准协调性有待提高;三是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物流标准尚不能满足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四是物流标准的实施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五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