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管理成本,正来自于组织生产产生的费用,也就是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协作成本。数据显示,我国的货运空载率接近40%,效率低下,正是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成本高主要由信息因素造成,而不是产能、运营和其他因素。”粟日说。
“因此,必须加大流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多层次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王先庆说。
运用大数据提升配送效率
打通数据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在重庆渝北区1.2万平方米的电商仓配托管中心仓库中,中小电商卖家的货物错落有致地堆放在一起,所有的即时订单被发送到这里,自动匹配快递公司,快递公司看到订单数量足够装车,就随时派车来拉走。重庆临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书凯表示,凭借智能仓储配送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电商将发货效率提高300%,成本节约35%。
数据技术创新改变了配送流程。如今,消费者对电商包裹上的不干胶快递单已经屡见不鲜,中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操作部经理陈名华表示,这些不干胶快递单上打印的数字正是大数据技术的“结晶”。“比如‘沪西03-01’,代表就是长宁二部芙蓉江路派送点,这些数字代码是从大数据里‘捞’出来的,我们叫‘电子面单’,而过去确认每个包裹的派送点,都需要人工用签字笔写在包裹单上。快递公司启用大数据路由分单后,分单的速度从每单3至5秒,下降到每单1至2秒。”陈名华说。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的信号来看,一方面,包括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配送等先进的配送技术能够得到更多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包括物流数据共享和政府公共数据开放的标准和机制有望因此建立起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物流分析师姚建芳告诉记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同样表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和标准规范对发展多种形式的高效便捷物流至关重要,需要得到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
以物流业中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快递业来看,我国物流业在数据赋能方面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巨大的平台经济体量,数据驱动的社会化供应链平台例如菜鸟网络,代表着前所未有的智慧物流创新。通过不断提高快递业的数据化,和2014年相比,2015年全国快递包裹配送时效平均提高了半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