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一则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诸多东部城市寻求多角度链接国家战略;二则是近年来外贸形势持续疲软,东部城市急需拓展新的贸易增长点和创新外贸形式。

  以广州为例,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商品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尽管情况好于全国和广东,但仍有压力。广州也提出,培育外贸新优势,今年的目标是在量上要实现进出口,特别是出口企稳回升,中欧班列的开通无疑就是新的重要抓手之一。

  再以厦门为例,福建处于“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中欧(厦门)班列的开通使得“一带”和“一路”实现战略对接,一举增强厦门在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作用和地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通过加强交通关联推动贸易增长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需要考虑产业支撑和具体区域特征。从这一点来看,东部城市制造业发达,并且对欧商品输出量一直都较大,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中西部少有城市具备这样的优势。

  丁长发还认为,各地积极开行中欧班列的重要原因是“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各地政府应注意避免流于形式,避免盲目跟风,甚至通过补贴强行推动,扭曲市场。

  新设国际铁路经济产业区

  广州作为珠三角、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交通中心,从区位上看,中欧班列的开行,亦对周边城市,乃至周边省份发展对欧贸易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也认为,广州开通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对于加强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是有价值的。

  这也符合广州近期明确的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政策。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谈锦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州开行中欧班列,实质上弥补了航空和航运枢纽之外的空白,三者有机衔接,货物能够立体疏散,广州方能真正成为连接全球的重要节点。

  从产业上看,广州开行中欧班列,也意味着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接入了一条畅通欧洲的“贸易捷径”。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广州是商贸之都,开行中欧班列,一个优势在于可以整合珠三角甚至华南地区其它城市的货源。

  这就避免了中欧班列“有形无质”的尴尬,目前很多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就面临这样的困境。虽然广州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产业作支撑,但并非就意味着其必然成功。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指出,广州中欧班列能否取得实质的成效,关键还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何与中欧班列这种贸易形式相结合。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