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之下,国内不少城市希望经济发展能“搭上”中欧、中亚货运班列的“便车”,包括广州。

  8月28日,广州开出该市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着服装鞋帽、布料、家具、灯具、电器和电子产品,运行14天后将抵达11500公里外的俄罗斯卡卢加州沃尔西诺。

  目前,全国已有26个城市稳定开行中欧、中亚班列。其中,中欧班列最为“热门”,线路多达39条。

  中欧班列始于2011年重庆开行的“渝新欧”线路。随后,武汉、长沙、郑州和成都等中西部城市迅速“复制”,视其为内陆城市扭转区位劣势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捷径。

  近年来,东部城市表现也很踊跃。在广州之前,义乌、厦门、南京、苏州和东莞等均已相继开行,此番广州的加入,使得国内的中欧班列“城市俱乐部”更加壮大。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广州此举不仅可增强自身枢纽功能,也将提高周边城市和省份对欧通达性,促进贸易。此外,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对接中欧班列,或将探索出国际铁路经济产业的新模式。

  东部地区争开中欧班列

  开行中欧班列已形成一股热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近20个国内城市开行中欧班列。

  截至7月21日,国内中欧班列的累计开行总数已达到2000列,线路覆盖欧洲8个国家12个以上城市。此外,上半年开行班列增长150%,2015年更高速增长2.7倍。

  这是中欧班列的优势使然。由于运输时间短的天然优势,加之近年运输价格已较最初大幅压缩,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尝试通过这条新途径登陆亚洲和欧洲市场。

  这一股中欧班列的热潮起源于重庆。2011年,基于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需要,重庆探索开设了“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寻求一种价格合理、高效稳定的物流方式。这不仅迅速奏效,并且随后被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和西安等一批中西部城市“复制”,时间主要集中在2012-2014年。中欧班列也被内陆城市视为扭转区位劣势,以及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捷径。

  近年来,东部城市也成为中欧班列的积极参与者。除广州之外,今年还有南京、东莞和保定开行。此前,义乌和苏州率先在东部城市中开行中欧班列。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中欧班列已覆盖西、中、东三大板块,三条运行线路分别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和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