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发认为,当前国内不少城市虽然开通中欧班列,但当地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或是大宗原材料,导致难以匹配国际铁路运输。

  “这是国际铁路运输的特性,如果附加值低,企业仍会选择海运。”丁长发说,这也形成一个“标本”关系,开行铁路是“标”,产业升级是“本”,需要标本兼治。

  事实上,广州的首趟中欧班列的货物也印证上述观点,比如华为、中兴的电子产品,美的等品牌家用电器等。近年来,广东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广州开行中欧班列,广州计划在该市的北部布局国际铁路经济产业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该园区将整合周边散小物流企业,打造集铁路物流、现代仓储、保税物流、金融物流、城市配送、海关口岸、物流社区、货运配载、中欧跨境商品和O2O跨境贸易于一体的国际铁路经济产业区。

  谈锦钊说,轨道交通的大运输量带来规模效应,一方面促使相关企业的高端制造业不断聚集,另一方面也将培育相应服务业,这都为广州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指引。

  另外,针对全国已开通的中欧班列几乎都是通过政府高额补贴维系运营的情况,广州此次采用市场化运营的方式试水运营效果。同时,广州还计划2017年中开行进口班列,实现往返运输,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并将拓展至中亚班列。

  再加上早前东莞开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广东已形成“双向双路”、海陆空立体衔接“一带一路”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