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业与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精业与敬业体现着人们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工匠精神代表的精雕细琢的精神永不过时,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更需要弘扬精业与敬业的工匠精神。
精业体现着工匠的创造精神与工作态度。“巧心劳手以成器物曰工”。在某种程度上,“巧”是工匠的代名词,能称之为工匠的人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当人们赞美一个工匠时,经常会用“巧夺天工”、“能工巧匠”、“鬼斧神工”、“巧同造化”之类的词语来表达对工匠的赞美之情。那些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鲁班以其发明创造了曲尺、墨斗、刨子等器物而被后人尊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奚仲因为造车而闻名于世,此外还有“虞驹作舟”、“仪狄作酒”、“夏鳍作城”等。这些工匠的创造发明,并不只是一种简单模仿的手工操作技巧,它在本质上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质。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也集中体现在能工巧匠创作的各种各样精致细腻的物品之中,比如青铜器、丝绸、刺绣、陶瓷等等。可以说,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工匠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精神特质。近两百年来的德国现代化道路,从外部看,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部看,支撑这一道路的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它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持续增长,德国总理将之归功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敬业体现着工匠的精神境界。敬业体现着工匠对人生职业的敬畏,体现着从一种具体“技艺”到“道”的真谛的人生领悟,是“工匠精神”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为了把大家的鞋子做好,我们不让鞋匠去当农夫,或织工,或瓦工。同样,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工匠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的热爱,体现了对永恒存在与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
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引领工业文化建设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在当今社会,尽管传统的小作坊形式基本上被现代化的工业制造所取代,但是在人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统,却依旧贯穿于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之中,甚至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所在。工匠精神指向的制造不仅是严格地按照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机械的重复和模仿,更在于按照近乎严苛的技术标准和近乎挑剔的审美标准,以良好的精神驱动和技艺经验,一丝不苟地赋予产品质量和灵魂。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