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民族工业的传承中探寻精气神,从工业文化入手增强中国工业的软实力成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过去,我们对工业文化和工业软实力的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和改造,这些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因此,工业文化建设并不是要另辟蹊径,而是要融入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并在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开放借鉴已有的国际先进经验,兼收并蓄,创新工业发展理念,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工业文化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建设工业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与现代工业文化的勤劳、创新、效率、质量、诚信等观念高度切合。工业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导,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提升价值支撑、规范道德行为、凝聚发展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同时,要大力宣传和弘扬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推动工业诚信体系、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建立。要弘扬劳动模范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要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不断进取,奋发有为;要识大体、顾大局,提倡奉献精神,努力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

  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工业强国的衡量不仅仅依靠工业科技水平等硬实力指标,还包含许多非技术的因素,即工业的软实力,如管理制度、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它体现的是工业管理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创新的理念和工业的精神等。制造强国建设必须同时推动以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工业文化建设。从产品层面来看,打造全球的品牌,让产品有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从国家工业形象来看,打造“中国工业精神”,传承和弘扬“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优秀工业精神。

  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现代先进工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建设者。《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个宏伟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中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探索开展高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工业文化普及、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结合试点。提升新时期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工匠精神,专心专注钻研技能,努力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