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招商局在海外投资的港口收益状况如何?是否并不甚理想?
     胡建华:谁说不理想?海外港口的综合收益状况要比国内好。其实国内港口运营成本在加大,利润呈现下降趋势,反观海外收益还有很好的成长空间。
     非洲码头和国内码头集装箱的装卸成本相差不大,但非洲码头单箱收入约200-300美元。中国单箱收入300多元人民币,相差5倍。当然,收益好的前提条件是得经营管理好,管理不好,收入再高也会亏损。招商局收购后的海外码头与收购前相比,利润率均有大幅提高,有的甚至提高了一倍有余,主要原因还是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各类成本。
     集结多元产业资源走独特发展路径
     记者:招商局与和黄港口、PSA等港口运营商,以及马士基、中远太平洋等航运港口运营商的战略区别在哪里?招商局会对标上述某类港口运营商的发展历程去努力,还是会有第三条路径?
     胡建华:不完全一样。中远、中海等班轮公司的主业是航运,他们投资港口的重要考量之一是为自有船队服务,为之提供优先靠泊权。对于船公司来说,租船费用和自有船舶运营费用按日计仍然非常高昂,在港排队等待的时间越长成本越高。因此,没有自己码头的船公司更有意愿挂靠公共码头,都要按规则排队靠离泊,既不能优先插队,也不会滞期浪费。招商港口就是这样的公共码头,没有船公司背景,不是船公司旗下的码头公司。
     同时,我们也跟其他公共码头运营商不同。比如上港集团拥有码头资产,也做房地产、邮轮、金融和驳船运输等。和记黄埔港口则做全球码头运营。但招商局收购码头后,从码头运营到中间园区开发,再到后方城市建设,以港兴城,港城联动。可以说,招商港口摸索出的是上港集团加和黄港口全球布局相融合的路径,再依托产融结合,引入金融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
     记者:所以说你们的发展路径跟别人都不同,在走自己独特的路径?
     胡建华:我们在做的别人也都有,只不过招商局凭借港口、公路、物流、城市开发、房地产开发,以及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招商局主业,同时也是优势产业,把更多内容整合在一起,放到全球的平台上,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