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传统物流企业不应害怕被新进入者颠覆,而应抱着开放的心态,客观看到新进入者带来的新资源,树立开放竞合的观念,与新进入者以及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智慧物流新生态。开放、共享、协作、共赢是智慧物流的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在智慧物流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现实障碍。主要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和布局不足,智慧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新兴企业对物流产业理解和把握不深,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受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物流业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互联网信息接口和相关标准尚未统一,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予以重视,通力合作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智慧物流的重视,相关支持政策措施的出台,智慧物流发展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物流业要把握智慧物流发展的机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转换思维方式。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这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物流市场、用户、产品、企业及整个生态体系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要参照互联网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组织特点,重构商业模式、组织方式、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的调整,创新企业观念,重构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智慧物流回归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智慧物流的发展前提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泛投入。传统物流企业信息化往往采用由内而外的发展,信息内部化和“孤岛问题”凸显。
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帮助企业直接接入互联网,可以促进信息的广泛流动,实现更广范围的信息分享和使用,从而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因此,要加大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投入,特别要重视物流云建设,全面实现物流业务数据化,充分释放信息和数据潜能,为智慧物流奠定大数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