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强互联共享。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要全面实现物流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促进整个生态体系中各参与方的动态感知和智能交互,从而在企业与客户间形成新的商业关系。
随着信息处理成本的降低,智慧物流打破了传统的分工体系,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可以像互联网一样,实现实时响应。原来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方式逐步被实时化、社会化、个性化取代。众包、众筹、分享成为新的社会分工协作方式。近年来,共享经济模式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分工协作的社会化趋势。
四是推进深度融合。当前,我国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找到产业互联网化的可行路径。要推动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再造流程、管理和模式,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形成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创造新模式、新业态。
与新进入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深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升和再造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五是创建生态体系。生态体系的重构是智慧物流成功的标志。未来的市场竞争是生态体系的竞争,选择生态体系的合作伙伴、规划伙伴间的分工协作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和分工协作的复杂化,生态体系的建立成为考验产业互联网化成功的关键。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互联网深入上下游产业链条,物流企业有望借助互联网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扩大生态体系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掌控,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智慧物流已经向我们大踏步走来。物流行业应做好准备,加快与互联网的深化融合,重构商业生态体系,释放行业发展潜力和活力,推进物流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从国家层面,传统政府监管方式正在成为制约智慧物流发展的因素。随着产业的互联网化,行业组织方式、服务模式和分工体系加快向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去中间化转变,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分离,按照传统的集中式监管方式和地域型监管架构,很难进行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