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核心是实现人、物、服务互联网化,通过全面集成,实现智能生产。德国智能服务世界战略的核心是,使智能产品进入到智能流通,物流、批发、零售、配送环节。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PP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加之以数字化商业模式,再结合实体基础设施和实体服务,使得整个服务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互联网+”很多思想就是从国外先进的思想转变而来,“互联网+”,可以+产业、+生活,互联网与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融合,实现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使各个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信息实时对接,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对市场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正迅速迈向世界第一物流大国,铁路、公路、水运等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一,高铁和高速公路规模世界第一,物流基础设施不断规模化和现代化。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全球第一,从这个方面看,中国在全球物流中的地位凸显。但也要看到,中国不是物流强国,还不具全球物流的控制力。根据基础设施、物流效率、及时性、跟踪性、通关效率等综合评价,中国领先于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物流业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痛点和难点,解决了就会变成机遇,它们给中国物流业带来巨大想象的空间。

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值较高,有几个方面原因。第一个是体系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体系、流通体系、供应链体系等都不完善。第二个是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链等不合理问题。第三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如管理、技术、人员、信息化等,企业没有进入创新发展的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不足。第四是体制机制和政策等问题,比如不合理的收费,配送车辆停靠难、进城难,通关慢等。第五是自然地理因素。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是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物流市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极其重要,中国将是全球最具魅力的物流市场。中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对物流业升级有重大影响。中产阶级对产品、服务、品质、安全、健康、个性、体验、法律、民主的需求都是非常高的,他们将推动整个消费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结构的升级。从全球看,未来中国将会贡献几亿人的中产结构。我们知道80后是跟世界接轨的,90后是与火星对话的。另外,203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贸易中心,国际物流规模极其巨大。所以整个经济蓝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中国会更加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将与更多国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服务业领域开放为突破口,实施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可以想象,未来物流业竞争会非常激烈。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