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产品服务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生活性物流潜力释放,消费对物流增长的贡献度增加。2011-2015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6.2%,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生活性物流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由于现有物流产品和服务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少批次的生产性物流,生活性物流与生产性物流相比,更加强调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和灵活性。由于企业缺乏创新投入,产品更新速度慢,新的需求无法满足,同质化竞争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2015年,快递件均收入为13.4元,较上年下降8.5%,比2007年件均收入27.6元下降了51.4%。企业无法通过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端物流转型。
   六是供应链结构性矛盾。目前,工商企业物流外包较为普遍。调查显示,2014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成本占企业物流成本的65.3%。但是,物流外包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承接业务仍然主要是产前、产后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没有进行有效剥离,主要还是企业自己解决,物流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环节,无法实现一体化运作,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做好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协同发展,节约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竞争焦点。
   这六方面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当前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
   此外,政策约束也是限制物流有效供给的重要原因,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政策不合理。2012年,物流业作为首批营改增试点行业,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税负大幅增加的严重问题。从新近公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及其相关附件来看,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李克强总理关于“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庄严承诺,在物流行业存在落实风险。
   二是通行政策约束大。在干线运输方面,车辆过路过桥费占企业运输成本的20%以上,高昂的收费挤占了企业利润。在城市通行方面,二线以上城市交通管理基本都采取了限制货运车辆进城的管制措施。配送车辆进城必须办理通行证,且办理难度大、不透明,导致很多企业改用金杯面包车或依维柯客车违规送货。调研了解,4辆违法的载货客车才相当一辆货车的载货量,增加了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