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学生想了解中国的物流,于是她爬上了中国的大卡车,跟着卡车司机一块去送货,而且是跨区域长途货运。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这不但非常辛苦也很危险。我非常佩服她这种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当然,我不主张我的学生都这样做,但希望他们也具有这种精神,尤其是物流专业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现代物流报记者:多年的科学研究,哪项研究成果令您感到最有成就感?
当时受国家奥组委奥运物流系统规划部门邀请,我担任了奥运物流规划设计工作。就在那时我们清华大学-北卡大学物流与企业发展中心,把奥运供应链作为当时主要研究课题,围绕这一话题我们研究出一本白皮书。同时,能参与祖国盛事并贡献一份力量,令我深感自豪。
现代物流报记者:清华大学-北卡大学物流与企业发展中心,对我国物流人才教育事业起到哪些作用?
蔡临宁: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企业为了实现多元化发展,往往会成立各种各样的事业部,比如供应链事业部。但部门成立后却发现很难招聘到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尤其是供应链高级管理人才。
因此,我们清华大学-北卡大学物流与企业发展中心就下定决心,希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为此,我们开始筹划这一工作,首先进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体系设计,然后报批教育部。很快,在2012年,我们的清华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供应链领袖双学位项目就成立了,而这一举动也推动了我国的物流供应链高端人才的培养步伐。
现代物流报记者:多年的教学生涯,您是否有教学 “秘笈”?
蔡临宁:不能说“秘笈”。举个例子吧:我们的全球供应链领袖项目共18个月的课程。其实,在这18个月里我只教给学生一样知识,那就是——“供应链思维”。
因为,现今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应归功于整条供应链的成功。因为,只有解决了上、下游的问题,自己的企业才能从中获益,才能获得成功。
现代物流报记者:撰稿出书,是大学教授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您在如此繁重的教学、科研生活中,是否还有时间去写书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6区18号楼B座11层 电话:010-83673352 京ICP备050040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32号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友汇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