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经济带,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参与国际竞争这一点我们是需要改变的。
第三,发挥京津冀示范作用,提高城镇化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培育生命力强的城市群。城市群不是搞几个轨道交通把这些城市连在一起就叫城市群,要有内在的产业联系和分工,这样各个城市才能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形成服务业特色。
第四,推进三大战略的协同,密切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联系,提高以我国版图为核心的陆海双向辐射能力,中国要成为引领未来的国际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按照这种要求,对物流体系的建设主要提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我们要完善国内、国际、城际三个层次和辐射范围物流通道的建设,“十三五”的交通规划将会充分体现这一思路。
第二,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一体化,首先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配套的物流服务,我们必须解决运输和运输之间的衔接。其次,加快物流服务走出去步伐,走出去要解决两个大的战略性问题,一是企业的服务要随着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走出去,二是要建立由我国主导的双多边国际运输和物流协定,这才是关键。同时,实现运输服务向物流服务的转型,不再是传统的等货、运货的概念,所有物流企业都在互联网技术下跟制造业、商业形成紧密合作,搭建可以决策的信息建设,这样我们才可能适应未来战略的需要,并按照未来战略的要求打造有利于国际竞争,引领国际竞争的新的国际竞争格局,所以我对物流业寄予厚望。现在,物流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努力实现物流业脱胎换骨的转型,这是物流人共同的责任。
(演讲嘉宾为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本文刊发于《中国储运》2015年第10期,转载及摘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