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实力方面讲:
对策一是扩张势力。中国下一个十年的储运市场将是企业集中化发展的时代,因为制造行业与流通行业的企业集中化发展会倒逼储运企业的集中化进程。储运企业应从自身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出发,充分考虑所面对的竞争环境,选择合适的扩张方向和方式。对于网络建设成本高、服务产品较为标准的子行业,如快递、公路运输,横向整合将有益于成本效益改善;对于以个性化项目为基础的,如合同储运及货代,纵向整合将更有利于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扩张方式,一般包括战略收购、联盟合作及独立增长。战略收购可以快速获得市场份额、销售渠道、客户关系、运营网络、品牌等竞争资源,并取得成本协同效益,但目前储运企业的战略收购主要停留在资本合作层面,如何实现业务“一加一大于二”才是收购的关键。联盟合作在调用双方资源的运作上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这段时间大量建立的专线货运联盟就是典型例子,但其缺点是缺少核心领导者,伙伴的真正配合度不容易预期和把握。独立增长模式的优点是企业能够独立制定战略和目标,形成特有的自身优势,缺点是周期较长,发展速度缓慢会失去市场机会,或因错过合适的收购目标而被其他对手获得先机。
对策二是争取权利。如果企业对市场有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定价权,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这就是当前大量资本涌入各类平台的原因。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不同,平台要重塑生态链,重新制订规则,所以更容易获得上述权利。储运市场的平台化经济也将是未来很关键的部分,这其实是供应链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
对策三是增加助力。储运业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网络,所以进一步完善网络布局是储运企业成长的助力。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制造业和电商不断追求经营网络的扩张,以及加深市场渗透程度。对此,储运企业也要根据客户货物流向和流量变化,来积极布局自身运营网络。其间,关键的考虑因素包括:一是在什么地方建立全国性转运中心和区域性运营配送点;二是如何平衡自有资源投资和对社会资源整合的比例,均衡仓库与运输车辆的比例;三是如何为长途、中途运输,或全国性、地方性客户制定运营线路、运营规则和服务标准,确保整体服务质量;四是当突发情况出现时,如何从网络运转、资源调拨、现场处理等方面保持总体运营稳定。
从软实力方面讲:
对策一是培养能力。能力的培养源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持续创新与复制推广。中国的储运市场正在加速成长,客户的供应链结构和储运行业格局都在迅速变化。未来的储运需求机会主要源于以下方面:一是市场对更好服务水平的需求;二是客户对扩大服务范围的需求;三是业务需求分布的变化;四是储运运输模式选择的变化。